根据最新的报道,英国“斯佩”号近岸巡逻舰和日本“高波”号驱逐舰先后通过台湾海峡,这一行动表面看似是为了捍卫“航行自由”,实际上却更像是英日向美国递交的“政治宣誓”。中国东部战区海军新闻发言人刘润科大校随即回应称,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已全面部署兵力,严密监视和警戒这一行动,并且有效采取了应对措施。同时,台防务部门也发布了数据,显示在6月19日至20日间,解放军出动了46架次军机突破所谓的“海峡中线”,并且有50架次军机与6艘军舰组成了环绕台湾的围绕态势,采取了强硬的姿态应对这一挑衅。
从英国“斯佩”号的行动来看,这一行为显然具有鲜明的政治作秀色彩。这艘长期驻扎在亚太地区、缺乏实际战斗能力的近岸巡逻舰,竟然在穿越台湾海峡时大肆宣扬,英国海军发言人宣称此举“完全符合国际法”,然而中国东部战区却批驳其言辞,指出其严重“曲解国际法”和“混淆视听”。值得关注的是,英国上一次派舰通过台湾海峡还要追溯到2021年,而这次行动恰巧发生在英国在美外交困境的背景下。北京外国语大学专家卓华分析指出,虽然英美之间的贸易协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关税压力,但钢铝问题依然悬而未决,英国急需通过在台海这一敏感区域公开亮相,来强化与美国的特殊关系,从而换取更多的政治筹码。这种在主权问题上进行挑衅,以换取政治庇护的策略,展现了其短视的外交思维。
日本的举动则显得更加复杂和危险。6月19日,日本媒体披露,日本“高波”号驱逐舰已于6月12日通过台湾海峡,这已是自去年9月以来,日本军舰第三次公开穿越台海。军事专家张军社指出,日本此举不仅是为了迎合美国的“印太战略”,还企图通过这种行动展示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,试图争夺区域主导地位。更为引人注意的是,在过航台海之前,日本故意炒作了6月7日至8日中日军机在太平洋的“危险接触”事件,试图以“自卫”名义掩饰其挑衅行为,但无论如何掩饰,都无法掩盖其对中国山东舰编队的侦察挑衅。张军社进一步强调,正值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日本频繁派遣军舰过航台湾海峡,显然与国内右翼思潮的抬头息息相关。而日本“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”的言论,更是公然背离历史的教训。
展开剩余51%英日的这系列激进举动,始终没有脱离美国的战略框架。美国频繁高调过航台湾海峡,向“台独”势力释放错误信号,而英日则主动充当美国的“马前卒”。时事评论员白孟宸分析,美国在“印太战略”中采取了“命令式合作”,最近还要求日本将防务开支占GDP的比重从3%提高至3.5%,这暴露了美日关系中的“不对等性”。英国则因为钢铝关税问题依赖美国,只能通过台湾海峡的行动来“表忠心”。然而,美国自身的战略透支愈发显著,涵盖从欧洲到亚太的多重领域,其工业能力和战略节奏已力不从心,但仍强行推进全球战略,并对盟友施加越来越直接的压力,使得英日沦为中美博弈中的棋子,面临巨大的风险与不成比例的收益。
面对英日的挑衅,中国解放军的回应迅速且有条不紊。台防务部门数据显示,解放军的46架次军机突破“海峡中线”的行动,绝非偶然,而是涵盖了空中加油、电子压制、多机型协同等立体化的作战编队,体现了基于年度计划的常态性训练。白孟宸强调,解放军每一次出动的背后,都是一整套作战体系的展示,这既体现了战略的克制,也释放出明确的信号:任何挑衅行为都将遭到精确反制。东部战区实施的“全程跟监警戒”,以及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明确表示“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‘航行自由’为名威胁中国主权安全”,形成了对台海挑战的强力组合拳。
英日认为通过挑衅中国能够讨好美国,实际上却陷入了“损人不利己”的困境。对于英国而言,钢铝问题未解,却得罪了中国市场,所谓的“英美特殊关系”无法掩盖其沦为美国棋子的事实;对于日本而言,跟随美国遏制中国,不仅可能牺牲中日间的经贸利益,更可能将其自身置于“军事冒险”的险境。正如白孟宸所言:“没有永远的朋友,只有永远的利益”,然而英日在台湾海峡的冒险,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战略风险远大于实际收获。
台湾问题始终是中国的内政,这是全球共识。当英日军舰在台湾海峡搅动风波时,解放军46架战机的轰鸣声已经是最清晰的回应。任何试图分裂中国的行为,都将在中国这座钢铁长城面前碰壁。今天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,历史的警钟依旧在回响——日本右翼思潮的抬头与英国殖民思维的残留,不应低估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。英日这场以“表忠心”开始的闹剧,终将以自食恶果告终,而台海的和平与稳定,依然掌握在中国坚定反制挑衅的手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鼎泽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